而目前被热议的房地产税的纳税人是以家庭和个人为主,税基是以住宅为主,和房产税住房需求条例差异甚大。
但是,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中国改革中只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空间已经用完,业已十分坚固的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局限性,相当广泛地表现在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与发展事项上,正日益凸显其惰性和阻碍作用。
我们党在历史上被极左害苦了,国家和人民在历史上被极左害苦了,以左倾幼稚病来试图超越阶段,必将在客观规律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比如《共产党宣言》中确有消灭私有制的表述,但紧跟着还说明: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利,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利。今年,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的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一轮思想解放,势必要求在继续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反思并直言不讳地指出利益格局从原来的平均主义向新阶段的过度分化演化,及其相关的新的不公正性弊端,借鉴收入再分配调节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与政策运用的国际经验,并密切结合中国实际,设计实施攻坚克难的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行基本社保的全社会统筹、大部制与扁平化和落实省以下分税制以及从官员开始实行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配合反腐倡廉等改革方案。让我们以万众一心的奋斗来迎接她。
再次强调思想解放,就要正视已经形成的利益固化藩篱而求其破解。新的思想解放,必须有针对性地引出官民思维特性的良化发展和社会风气的现代化改造,并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以弘扬光大,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来支持改革、振兴中华。一带一路专家对话分为演讲环节和专家讨论环节。
英国在六方面走在了西方其他国家的前面。因为我们中心是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有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都有一带一路的专题研究报告,今天恐怕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大家就一带一路进行交流。陈文玲总经济师简要概述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回顾了中英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取得成就,诠释了进一步推进中英一带一路合作的重大意义、巨大合作空间与共同利益。围绕当前国外有关学者和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疑问和质疑,陈文玲总经济师进行了批驳、回答和解释,着重重申了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提出属于世界的一种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的愿景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现在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就是要研究那些共性的,对于全球有理论价值的问题,我认为这方面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一带一路将实现贸易畅通,贸易畅通就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现在一些国家处理国际贸易问题的方法,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制,有的国家混战一气,向所有的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开炮,没有受国际规则的任何约束,这对全球会造成什么影响?那将是灾难性的。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那个船队是从江苏太仓出发的,明代中国能够制造巨轮了,所以郑和才能下西洋。2017年在中国北京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我们这次到剑桥大学来,感觉非常得不一样,因为我上次来没有住在剑桥,今天我们住在剑桥大学非常古老的房子里面,感受着有800年历史的剑桥大学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我们也看了剑桥的河,剑桥的船,还有剑桥河上徐志摩作诗的那棵大树。所以,我们现在急需要研究的是一带一路建设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东西是什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是什么,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的东西是什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应该寻找这些理论支持和理论内涵。
去年7月份在英国期间,我们和英国智库ISS有半天时间的交流和对话,我记得有一位非常资深的英国战略研究者,当时提了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深刻,他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究竟给世界带来什么,我希望将来我们的孙子问起来的时候,当时中国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呢?我希望我们告诉他的不是修了哪条路,而是告诉他留下了什么样的思想财产。否则,如果说一个重大的国际行动没有理论支持,没有合理的理论诠释,那么这个行动就走不远,而且就不会有持续放大的影响力。渣打集团还准备在2020年之前,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这些项目,再有2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我创作的是古典诗词,我估计翻译可能也翻译不出来,所以我会留给在座的各位和剑桥大学。
我们知道,在中国对于英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是非常的关注和高度重视的。演讲环节由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工业院士张祥成主持,剑桥前市长乔治·皮帕斯、剑桥大学耶稣学院莎莉·丘奇教授、中英工商理事会副主席汤姆·特鲁布里奇爵士、国经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相继进行主旨发言。
第三,英国是率先批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的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以政府的方式下发这样的文件,这在全球还是第一个。我觉得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与这样的选择绝对是相反的,它是想使更多的人民能够通过发展获得生存的权益,获得幸福的权利,而不是像有些国家制造了这种使人民陷入苦难之中,又在推脱肇事者的责任和罪责。
所以,今天这样的会议,研究一带一路理论体系构建的会议,能在剑桥大学召开,能有剑桥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组织,我觉得是非常恰当的一件事情,也是恰逢其时。第二,一带一路将给世界留下来处理国家与国家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些原则,或者是一些基本的内涵。美国有一位专栏的高级记者,他走了全球很多地方,他写了一本书,也已经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很受欢迎,这本书的名字叫《超级版图》。第五,英国率先组建了一带一路城市专家委员会,这个城市专家委员会是英国一带一路的特使到中国来谈的。我是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已经出版了三部古典诗词集,一部现代诗歌集,所以我对诗人徐志摩先生还是很崇拜的,当然,我对英国的很多诗人也非常崇拜,如雪莱、拜伦和布莱克等。尤其是在当前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一带一路提出了种种质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是一个具有远见的国家。
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处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的原则,大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关系,集中在六个字上,共商、共建、共享,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它的内涵。我今天谈的第一个观点,英国是全球发达国家支持一带一路的示范,或者叫典范。
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接受剑桥大学邀请参加一带一路理论研讨会,非常感谢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张祥成教授。第三,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这种探索,可以留下让世界听得懂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能够指导行动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什么是新时代所需要的公共品,新的公共品其含义是什么,谁来提供,如何提供,提供的路径是什么?如何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与推进,实现新型公共品的供给,使更多的国家在和平中获得发展,而不是战争、灾难与贫穷。我今年3月份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会见了英国财政部一位司长,他是代表英国参加亚投行决策讨论的常务理事,他到中国来参加亚投行会议,讨论亚投行投资印度和东南亚的两个项目,在中心他与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第二个观点,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响应,我们需要对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说,我们怎么从全球的产业布局的角度解析一带一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的重新布局,在重新调整中,一带一路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才能使全球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布局,使全球能够在资源配置上更加公平。比如说,我们如何从实现联合国新千年计划,就像联合国古特雷斯秘书长所指出的,从全球公共品这个角度来理解一带一路,诠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现在目前按照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三分之二都是贫困的国家。现在中国每年有1亿多人到各国旅游,去年是1.31亿人,其中到英国来旅游的人,很多都是为了看一看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希望有朝一日能迈入这样一个高等学府的大门。
第三个观点,一带一路应该给全球留下公共品,创造人类共同享用的新思想,探索实现这一思想境界的新路径。在这里我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近几年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我们对一些理论体系的初步思考,从一带一路到底应该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的视角,从理论上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解释,把我们的这个砖抛出来,来引出全世界更高水平的玉和宝石。
一带一路专家对话讨论环节由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学院马丁·雅克主持,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中英工商理事会副主席汤姆·特鲁布里奇爵士、总经济师陈文玲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参加。第一,英国第一个提出并加入亚投行,是西方国家率先加入亚投行的国家。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国家的远见,一个国家企业的远见,这样的远见会给中英关系,以及在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带来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巨大的共同利益。比如说,如何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角度来研究一带一路,面向未来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布局,我们应该形成什么样的新经济条件下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怎么能够通过一带一路为更多的国家所用,如何形成网上丝绸之路,形成数字丝绸之路,实现软联通。
着重论述了一带一路之所以得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积极响应的深层次原因,重申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是关系到人类发展命运的全球性问题,并呼吁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英国学者、乃至全球的学者能够发挥学术上的研究能力,共同研究一带一路的理论内涵,共同从理论上研究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的一带一路,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富裕,创造一套新的理论体系,使之既能诠释一带一路,也能为人类继续前行指明方向。受英国剑桥大学邀请,2018年7月4日-8日,国经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携战略研究部颜少君副研究员赴英国伦敦,参加首届剑桥一带一路国际研讨大会。陈文玲会议主旨发言附后。英国财政大臣和国际贸易大臣,两位大臣今年都在不同会议上发言,明确指出英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符合中国与英国的共同利益,也可以为英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比如说,我们怎么从哲学和文化价值观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就像刚才莎利女士从历史的角度所分析的,像英国学者所著的《新丝绸之路》所展现的,从几千年历史的角度,从这种哲学、文化、历史的角度,来诠释一带一路。除了去年英国派出代表参加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外,今年1月份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中国,她提出要打造中英黄金时代的升级版,对一带一路表示了非常大的兴趣。
我想像马丁先生这样的知名学者,像刚才发言的汤姆先生,还有乔治先生等很多的优秀学者,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全世界各国的智库学者,如果能够加入到这些问题的研究上来,实际上他不是研究一带一路,是研究世界将向何处去。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就已经到了明代,那个时候的路线只是海上丝绸其中的一条。
刚才莎利女士说得非常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质疑的问题,但是我要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伟大的发明,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伟大的行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伟大贡献,这样才有人类的进步。刚才莎利女士谈到了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周恩来先生曾经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这变成了全世界都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